Q Q:84136144(王老師)
郵件:84136144@qq.com
培訓基地
1、革命圣地西柏坡
2、石家莊祥泰路66號

近日,為期五天的成都市某區政協“趕考賦能”專題培訓班在西柏坡紅色教育基地圓滿落下帷幕。本次培訓旨在通過沉浸式的西柏坡紅色培訓,引導政協委員和機關干部深刻感悟“兩個務必”的深邃思想,弘揚偉大的西柏坡精神,為在新征程上更好地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注入強大精神動力。
西柏坡,是中國共產黨“進京趕考”的出發地,是新中國誕生的搖籃。選擇在此地進行本次西柏坡紅色教育專題培訓,寓意深遠。培訓班通過專題教學、現場參觀、情景體驗、研討交流等多種形式,讓全體學員重溫崢嶸歲月,汲取奮進力量。
在專題教學中,學員們深入學習了黨中央在西柏坡時期的輝煌歷史和卓越貢獻,重點圍繞“趕考”精神的時代內涵與現實意義進行了系統研討。大家認識到,“趕考”永遠在路上,政協工作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永葆“趕考”的清醒和堅定,不斷提升履職能力和水平。
現場教學:一部立體的黨史教科書
跟隨講解員的腳步,學員們依次參觀了西柏坡紀念館、中共中央舊址、七屆二中全會會址等革命遺跡。每一件珍貴的文物、每一幅滄桑的照片、每一間簡陋的土坯房,都無聲地講述著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在七屆二中全會會址前,學員們駐足良久,深刻體會毛澤東同志提出“兩個務必”——“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的歷史背景和深遠考量。這種身臨其境的西柏坡干部培訓,讓歷史不再是書本上的文字,而成為了可感知、可共鳴的生動教材。
紅色印記:從“董必武為老鄉續棉衣”看為民初心
在豐富的西柏坡紅色教育資源中,一個充滿溫情的歷史細節尤為令人動容。據史料記載,1948年冬,西柏坡天寒地凍。董必武同志夫婦的房東張大娘,看到他們衣著單薄,便熬夜為他們各做了一件新棉衣。董必武夫婦收到后十分感動,但堅決要求付錢,大娘執意不收。幾番推辭后,董必武同志說道:“黨的紀律是‘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您給我們做了這么好的棉衣,我們已經很感激了,這錢您必須收下,不然這棉衣我們不能要。”最終,張大娘含淚收下了棉衣錢。
這個故事雖小,卻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中國共產黨人與人民群眾深厚的魚水之情和嚴明的紀律作風。它讓學員們深刻感悟到,政協工作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基層、體察民情,才能提出真正反映民意、有溫度、有質量的提案和建議,當好黨委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的橋梁紐帶。
學思踐悟:以“趕考”姿態答好新時代政協答卷
培訓期間,學員們圍繞“如何將西柏坡精神轉化為履職實效”展開了熱烈討論。大家一致認為,此次西柏坡紅色教育基地之行,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禮和黨性錘煉。西柏坡精神,特別是其中包含的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進取精神,依靠群眾、團結統一的民主精神,戒驕戒躁、艱苦奮斗的謙虛精神,對做好新時代政協工作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
結業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學員們紛紛表示,返回工作崗位后,將把這次培訓的所學所思所悟轉化為強大的履職動能。要以“趕考”的心態對待每一次調研、每一份提案、每一次發言,始終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聚焦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關注民生熱點難點,深入協商議政,廣泛凝聚共識,努力為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政協的智慧和力量。
本次在西柏坡紅色教育基地的成功舉辦,標志著區政協在加強自身建設、提升委員履職能力方面邁出了堅實一步。它必將激勵全體政協委員和機關干部,以更加昂揚的姿態,走好新時代的“趕考”路,奮力書寫讓黨和人民滿意的新答卷。
(作者:陳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