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Q:84136144(王老師)
郵件:84136144@qq.com
培訓基地
1、革命圣地西柏坡
2、石家莊祥泰路66號

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交匯的關鍵時期,核工業系統黨員干部走進西柏坡紅色教育基地,沿著革命圣地(西柏坡)、改革前沿(正定)、抗戰遺址(冉莊)、創新高地(雄安)、生態樣板(白洋淀)的立體教學路線,開展《新形勢下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專題研修,具有深刻的時代意義。這場跨越時空的黨性錘煉,正是將"趕考"精神轉化為核工業強國建設實踐的關鍵賦能。
在西柏坡黨員教育現場教學中,透過中央軍委作戰室舊址的煤油燈、七屆二中全會會場的木長凳,參訓黨員深刻體悟到"兩個務必"的永恒價值。西柏坡紅色教育基地的沉浸式教學表明:當年黨中央靠"支部建在連上"凝聚革命力量,今天核工業戰線更要發揮"一個支部一座堡壘"的組織優勢。核燃料循環企業黨支部借鑒西柏坡時期"民主集中制"經驗,創建"黨員技術攻堅哨所",在鈾濃縮技術突破中實現關鍵設備國產化率提升37%。
培訓創新采用"歷史對照現實"的教學設計:在冉莊地道戰遺址感悟群眾智慧,對應建立"黨員創新工作室"群眾參與機制;在正定塔元莊村學習"半城郊型"發展模式,啟發核設施周邊區域協同發展;雄安新區規劃展示中心的前瞻視野,助推核工業數字化轉型升級。這種場景化教育使西柏坡黨員教育成效轉化為具體工作方法,核電運行部據此建立"黨員責任區積分制",大修工期縮短15%。
1.政治引領力:傳承西柏坡"善于破壞舊世界、善于建設新世界"的擔當,開展"黨建+重大專項"行動,秦山核電二期工程通過成立臨時黨支部,提前完成臨界試驗
2.組織戰斗力:發揚"最后一碗米送軍糧"的奉獻精神,中核集團"華龍一號"項目組建23支黨員突擊隊,攻克177項關鍵技術
3.群眾動員力:借鑒白洋淀雁翎隊軍民融合經驗,建立"黨員技術宣講團",成功化解某核設施選址過程中的群眾疑慮
從西柏坡紅色教育基地帶回的不僅是歷史回聲,更是面向未來的方法論。當"務必保持艱苦奮斗作風"的告誡與核工業"強核報國 創新奉獻"精神產生共振,基層黨支部就能真正成為熔鑄初心的煉鋼爐、攻堅克難的橋頭堡。正如參訓學員所言:"這次培訓最大的收獲,是找到了將政治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的密碼——用西柏坡的燈火,照亮核工業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途。"
(作者:西柏坡紅色教育基地杜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