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Q:84136144(王老師)
郵件:84136144@qq.com
培訓基地
1、革命圣地西柏坡
2、石家莊祥泰路66號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黨員干部教育培訓班在西柏坡紅色教育基地順利完成全部學習任務,圓滿結業。本次專題西柏坡干部培訓通過沉浸式的西柏坡黨性教育,引導學院黨員干部深刻領悟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內涵,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為推進學院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紅色動力。
沉浸式學習:在革命圣地汲取精神滋養
為期6天的培訓課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學員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參觀了中共中央舊址、西柏坡紀念館、廉政教育館等核心教學點。在七屆二中全會舊址前,大家仿佛聽到了歷史的回響;在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舊居內,簡樸的生活條件與宏大的戰略決策形成的鮮明對比,深深觸動了每一位學員。現場教學、專題講授、情景體驗、分組研討等多種教學方式的有機結合,使學員們對以“兩個務必”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有了更立體、更深刻的理解。大家系統回顧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歲月,深刻認識到新中國從這里走來的艱辛與偉大,切身感受到了中國共產黨人在歷史轉折關頭所展現出的巨大政治勇氣和卓越領導智慧。
史料鉤沉:從“一部電話”看運籌帷幄與使命擔當
在西柏坡紅色教育基地的參觀學習中,一個細節給學員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在空間狹小的中央軍委作戰室,講解員講述了一段關于“一部電話”的往事。當時,這部電話是連接全國各大戰區、指揮數百萬大軍進行戰略決戰的重要通訊工具。條件極其簡陋,墻上掛的是軍用地圖,桌上擺的是幾部老式電話機和電臺。就是在這里,黨中央、毛主席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發出了無數改變中國命運的電報指令。
據史料記載,為了確保通訊暢通、指令準確無誤,通訊兵們24小時值守,電話鈴聲就是最高的命令。他們克服技術落后、設備老化等重重困難,以高度的責任心和精湛的技術,保障了這條“神經中樞”的高效運轉。這部普通的電話,承載的卻是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的重任。它不僅是通訊工具,更是忠誠、責任與擔當的象征。它無聲地訴說著:無論條件多么艱苦,任務多么艱巨,共產黨人都能以堅定的信念和嚴謹的作風,恪盡職守,完成歷史賦予的使命。
這個故事對于從事化學化工教學與科研的黨員干部而言,具有極強的現實映射意義。它啟示我們,在科學研究的征程上,同樣需要這種對“信號”的極度敏感、對“指令”(科研規范、安全準則)的嚴格執行,以及對國家戰略需求的精準響應。正如當年通訊兵保障指揮暢通是贏得戰役勝利的基礎,今天,我們嚴謹治學、恪守科研倫理、攻克“卡脖子”技術難題,就是在履行新時代科教工作者的“趕考”使命。
學思踐悟:將“趕考”精神融入立德樹人與科研創新
結業儀式上,學員代表分享了學習心得。大家普遍認為,此次西柏坡干部培訓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禮和靈魂淬煉。西柏坡精神,特別是“兩個務必”的深邃思想,以及從“一部電話”故事中體現出的極端負責、精益求精的職業操守,對于當前學院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
有學員談到,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始終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在人才培養中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榜樣。有科研骨干表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開展科研攻關,正如當年黨中央在西柏坡指揮大戰役,需要有遠見卓識和戰略定力,更需要有嚴謹細致、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要坐得住“冷板凳”,肯下“笨功夫”,才能產出經得起歷史和實踐檢驗的原創性成果。學院黨委負責人強調,要將此次西柏坡黨性教育的成果轉化為推動工作的強大動力,把學習到的精神財富融入日常管理和服務中,不斷提升治理效能,營造風清氣正、追求卓越的學院文化。
此次在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黨委精心組織下,于西柏坡紅色教育基地成功舉辦的黨員干部教育培訓,不僅是一次成功的黨性鍛煉,更是一次凝聚共識、激發干勁的動員。全體參訓干部表示,必將把西柏坡的“趕考”精神帶回工作崗位,以更加昂揚的斗志、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卓越的業績,答好新時代賦予高等教育,特別是化學化工領域科技自立自強的“新考卷”,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貢獻交大化工人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陳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