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Q:84136144(王老師)
郵件:84136144@qq.com
培訓基地
1、革命圣地西柏坡
2、石家莊祥泰路66號

西柏坡,這片紅色的土地,曾見證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偉大轉折。近日,中國科學院下屬某生物研究所研究生黨支部委員們懷著崇敬之心,踏上這片革命圣地,參加西柏坡干部學院舉辦的“西柏坡黨員培訓”專題班,在歷史的回響中尋找科研工作的初心與使命。
清晨的陽光灑在西柏坡干部學院的教室里,年輕的研究生黨員們整齊端坐,眼神中閃爍著求知的渴望。“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從未如此深刻地將自己的工作與國家命運聯系起來。”生物所博士研究生王同學在聽完《西柏坡精神及其時代價值》專題講座后感慨道。這正是西柏坡黨性教育的獨特魅力——它不是簡單的歷史回顧,而是將紅色基因融入當代青年干部的成長歷程。
在中共中央舊址大院,委員們駐足在毛澤東主席舊居前,仔細觀察著屋內簡陋的陳設。一張木板床、一把舊藤椅、一盞煤油燈,這些樸素的物品無聲訴說著革命領袖艱苦奮斗的作風。遺傳學專業的研究生李委員深有感觸地說:“看看這些簡陋的條件,再想想我們現在的科研環境,我們沒有理由不努力攻關關鍵技術。”
西柏坡黨員培訓的課程設置極具特色,將歷史與現實緊密相連。在專題研討環節,支部委員們圍繞“弘揚西柏坡精神,勇擔科技自立自強使命”展開熱烈討論。細胞生物學專業的張委員發言道:“科研工作同樣需要‘兩個務必’精神——務必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在實驗失敗時,這種精神尤其重要。”
七屆二中全會舊址前,委員們重溫入黨誓詞。鏗鏘有力的誓言回蕩在院落中,更激蕩在每個年輕黨員的心中。蛋白質組學研究的劉同學激動地說:“站在革命先輩們曾經決策國家大事的地方宣誓,我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責任。作為科研工作者,我們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西柏坡黨性教育的獨特之處在于它的沉浸式體驗。在“重走趕考路”體驗教學中,委員們沿著革命先輩的足跡前行,深刻體會著“趕考”永遠在路上的精神內涵。生物信息學專業的趙委員表示:“科技競爭就是新時代的‘趕考’,我們青年科研人員必須交出合格答卷。”
夜幕降臨,委員們圍坐在一起分享學習心得。基因編輯技術研究方向的孫委員說:“西柏坡時期,黨中央用‘小米加步槍’贏得了勝利;今天,我們要用原始創新實現科技突破。雖然時代不同,但奮斗精神一脈相承。”
西柏坡干部學院的培訓讓這些未來的科學領軍人才更加明確了方向。他們表示,要將西柏坡精神帶回實驗室,以“宜將剩勇追窮寇”的執著攻堅克難,以“兩個務必”的清醒保持科研定力。
培訓結束時,支部委員們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錄著感悟與思考。他們的眼神更加堅定,步伐更加有力。這群肩負著生物科技突破重任的青年黨員,在西柏坡找到了精神坐標,他們將把這次西柏坡黨性教育的收獲轉化為推動科技創新的強大動力,讓紅色基因在實驗室中綻放新的光芒。
通過這次培訓,中國科學院生物研究所研究生黨支部委員們不僅深化了對黨的歷史的理解,更將西柏坡精神內化為推動科研工作的強大動力。他們表示,必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身科技創新,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青春力量。
(作者:陳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