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 Q:84136144(王老師)
郵件:84136144@qq.com
培訓基地
1、革命圣地西柏坡
2、石家莊祥泰路66號

盛夏的太行山麓,松濤陣陣,滹沱河水奔涌向前。近日,我隨黨員干部隊伍走進?西柏坡紅色教育基地?,踏上追尋精神之源的黨性錘煉之旅。這片土地承載著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密碼,而?西柏坡黨性教育?的獨特實踐,讓每一位學員在歷史的回響中叩問初心,于紅色基因的浸潤中堅定信念。
踏入?西柏坡紅色教育基地?,土黃色的院墻、斑駁的桌椅、泛黃的電報稿紙,仿佛凝固了1949年的春天。在毛澤東舊居的煤油燈旁,講解員講述“最小的指揮所指揮最大規模戰役”的故事;七屆二中全會舊址內,“兩個務必”的告誡穿越時空,成為新時代黨員干部的永恒課題。學員們駐足于中央軍委作戰室,凝視墻上手繪的作戰地圖,從一道道簡短的作戰指令中,讀懂了“用小米加步槍戰勝飛機大炮”的制勝密碼——那便是共產黨人堅定不移的信仰與無懼艱險的擔當。
?西柏坡黨性教育?的最大特色,是將歷史場景轉化為叩擊心靈的生動教材。在專題課上,授課老師以“進京趕考”為脈絡,剖析“趕考精神”在新時代的內涵:從“決不當李自成”的歷史警醒,到“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的現實要求,每一聲追問都直抵靈魂深處。廉政教育館內,西柏坡時期手寫的《六條規矩》與當代典型案例形成鮮明對比,警示黨員干部“糖衣炮彈”的考驗從未消失。

賡續精神血脈,踐行使命擔當?
離開?西柏坡紅色教育基地?前,全體學員在五大書記銅像前莊嚴宣誓。鏗鏘的誓言與山間的松濤共鳴,讓人想起周恩來同志“革命者要永遠年輕”的叮囑。在分組研討中,一位老黨員感慨:“站在九月會議舊址重溫黨史,才明白‘特殊材料制成的人’究竟特殊在何處——特殊在甘于清貧卻能胸懷天下的境界,特殊在敢于斗爭又嚴守紀律的自覺。”這種感悟,正是?西柏坡黨性教育?的獨特價值:它不僅是歷史記憶的喚醒,更是對當下行動的指引。許多學員在心得中寫道:“當我們在工作中遇到困惑時,不妨想想西柏坡的石板桌凳——真正的力量從不在于物質條件,而在于精神的高度。”
暮色中的西柏坡紀念館,鎏金浮雕在夕陽下熠熠生輝。三天的學習雖短,卻在每個人心中烙下深深印記。正如?西柏坡黨性教育?所昭示的:這座“新中國出發的地方”,不僅記載著過去的輝煌,更照亮著未來的征程。作為新時代的“趕考者”,我們必將以“兩個務必”為鏡,把西柏坡精神化作攻堅克難的動力,用為民服務的實際行動書寫無愧于時代的答卷。
(作者:西柏坡紅色教育基地杜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