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 Q:84136144(王老師)
郵件:84136144@qq.com
培訓基地
1、革命圣地西柏坡
2、石家莊祥泰路66號

2025年7月,武漢高校文理學院36名黨務干部走進西柏坡紅色教育基地,開展為期5天的"黨務干部能力提升培訓班"。這場以"兩個務必"為核心的精神洗禮,通過沉浸式教學讓學員們深刻體悟黨中央在西柏坡時期"新中國從這里走來"的歷史偉力。
一、歷史回響:觸摸西柏坡的精神密碼
在西柏坡紀念館內,史進平研究員以《西柏坡歷史與精神的啟示》專題報告揭開培訓序幕。通過紀錄片《新中國從這里走來》的影像教學,學員們系統回顧了黨中央在此指揮三大戰役、召開七屆二中全會的崢嶸歲月。當站在中央軍委作戰室舊址前,僅有4間土坯房的狹小空間與指揮千軍萬馬的恢弘戰局形成強烈對比,生動詮釋了"世界上最小的指揮部指揮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戰爭"的歷史奇跡。
現場教學中,七屆二中全會會場原貌陳列令學員們駐足沉思。毛澤東同志提出"兩個務必"的木質講臺、手寫會議提綱等文物,讓"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的諄諄告誡穿越時空,直抵心靈。
二、實踐淬煉:從冉莊地道到雄安新區的時代對話
培訓創新采用"歷史場景+現實對照"教學模式。在冉莊地道戰遺址,學員們躬身鉆入600米長的地下網絡,親身感受冀中軍民"地下長城"的智慧。潮濕的黃土墻面上殘留的煤油燈熏痕,訴說著"人民戰爭"的偉力。
這種實踐教學在雄安新區得到升華。當學員們站在規劃展示館全景屏前,京雄城際鐵路的立體路網與西柏坡時期手繪作戰地圖形成跨越時空的呼應。"從‘農村包圍城市’到‘疏解非首都功能’,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在進行新的‘趕考’",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李穎在研討會上如是總結。
三、精神傳承:構建新時代黨建育人體系
白洋淀雁翎隊紀念館的現場教學成為培訓的生動注腳。當年蘆葦蕩中的土槍土炮與今日思政課堂的智慧教學設備,共同詮釋著"變的是形式,不變的是初心"的深刻內涵。參訓的機關黨支部書記王建軍在心得中寫道:"西柏坡干部培訓最珍貴的收獲,是將‘兩個務必’轉化為黨建工作的‘三個維度’——思政教育要有歷史厚度,組織建設要有創新銳度,服務師生要有情感溫度"。
結業儀式上,校黨委杜永成書記強調:"要把西柏坡精神轉化為‘三全育人’的實際舉措,用好紅色教育基地資源,構建‘課堂講授+實地研學+成果轉化’的黨務培訓新模式。"數據顯示,參訓干部返崗后推動的"紅色基因傳承工程"已覆蓋全校83%的黨支部,形成21項特色黨建案例。
結語:永遠在路上的"趕考"答卷
當培訓班班旗在西柏坡紀念碑前迎風展開,"西柏坡紅色教育基地"的金色字樣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這既是歷史的回響,更是未來的召喚。正如學員們在廉政教育館宣誓墻前的集體承諾:"我們將以‘趕考’的清醒,答好新時代立德樹人的考卷。"此刻,西柏坡精神的火種,已通過這場西柏坡干部培訓,播撒在高校黨建的沃土之中。
(作者:西柏坡紅色教育基地杜老師)